主持人:当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怎样能够辨别和预防?
嘉宾答复: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阐明,所谓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的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今年以来,我市电诈案件发案121起,涉案金额739.9万元,仍处于集中爆发期,其中刷单返利类、虚假贷款类、虚假投资理财类和冒充客服类诈骗占总发案数的接近一半。公安机关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诈骗分子无论如何花言巧语,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就是要钱。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做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切实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同时建议大家通过微信搜索关注“青岛公安反诈骗服务号”或平度市公安局官方公众号“平安平度”,多多关注警方发布的反诈提醒和案例通报。
主持人:有听众反映,自己个人银行卡账户为什么被反诈中心止付、冻结了?
答复:公安机关在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过程中,会对嫌疑资金流入的账户进行止付、冻结。您的微信账户、QQ账户、银行卡等账户一旦被止付、冻结,则说明有相关嫌疑资金流入。您可以耐心等待,主动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说明情况,您的账户将在确认排除嫌疑后进行解冻。在解冻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冒充公检法人员的诈骗,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不会在电话中要求您转账,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监管”账户。
听众:我们小区门口有个卖按摩座椅的店铺,经常搞活动,老年人只要去听他们讲课,就可以免费领到鸡蛋、面粉等,想问一下是不是诈骗,可不可以去领?
答复“听课免费领鸡蛋、面粉”等活动存在一定风险,不建议老年人轻易去参加。此类活动经常以小恩小惠为诱饵,可能会收集你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个人敏感信息。前期以免费鸡蛋建立信任,后期通过“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夸大设备或者保健品的功效,诱骗老年人购买高价产品或者参与非法集资等。部分活动以免费零鸡蛋为噱头,吸引老年人到场后,通过复杂领取条件或捆绑销售,迫使老年人购买其他产品服务。建议老年人对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活动保持警惕,拒绝进行人脸识别、眨眼摇头等生物信息采集操作。不要盲目跟风参与,涉及钱款交易的要与家人商议。如果发现可疑情况或者已经遭受损失,要立即保留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联系市场监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