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平度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为向公众和媒体展示平度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过程中的有力举措和亮点成效,展现乡村振兴方面的新变化、新成绩、新计划。召开本场发布会。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平度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生辉同志;
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兰大彭同志;
平度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王新江同志;
平度农旅集团董事长王力同志。
欢迎4位发布人到会发布,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话题。
首先,请生辉副市长介绍平度市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主发布人(平度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生辉):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平度市政府,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新闻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平度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平度辖17个镇街,总面积3176平方公里、约占青岛市三成,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最大的旧店镇有400多平方公里,与崂山区基本相当。户籍人口135.6万人,居全省第三。耕地259万亩,约占青岛市40%,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0种,数量居全国县级市前列,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农产品全国闻名。粮、油、肉、果总产均跨入全国百强县,尤其是粮食总产常年稳定在29亿斤,贡献了青岛市近一半的粮食,可为全国人民每人提供2斤粮食。我们已连续11年获得山东省产粮冠军,连续12年获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先后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2023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青岛市唯一。同时正承担着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试点、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第一批)、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4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任务,数量居青岛市最多。2023年农业总产值244.5亿元,可比增长5.1%,总量、增速继续保持青岛7区市首位。可以说,平度是当之无愧的青岛乡村振兴主阵地、主战场。
近年来,平度市坚定扛牢“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确立“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市委“五区”建设任务之一,顶格建立指挥体系,书记、市长主抓,副书记、副市长分管,落实月调度、季观摩、年评比全链条机制,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完成率100%。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乡村产业迈上新台阶。我们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发展,稳粮保供基础不断夯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5.2万亩,建成全省首家粮食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超长期种质资源库,累计培育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10个,全省首创并推广“全程机械化+无畦背种植+滴灌”粮食水肥一体化种植“平度模式”,土地利用率增加10%以上,获评首批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示范基地。2023年我们更是集中资源,集成技术,集聚力量三点发力,以建设3.5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为抓手,青农7号小麦亩产837.2公斤,第四次刷新青岛市纪录,小麦—玉米“超吨半粮”高产攻关田创下一年两季亩产1.95吨粮食的青岛新纪录,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我们始终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延链强链效益不断增加。围绕打造300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大力招引、培育链主企业,签约落户国信现代粮食产业园、中荷现代园艺中心等大项目35个,总投资近90亿元。以工业思维规划布局6大现代农业园区,相继开建农业项目44个、总投资56.7亿元,其中世界单体规模最大面粉基地、东北亚最大蝴蝶兰鲜切花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香菇菌棒智慧化基地、全国最大单体肉鸭笼养基地、全省最大预制菜加工基地等34个农业园区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以全国前十的名次完成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全国100个】。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0家,全年营业收入达到349.7亿元,占青岛市15%。我们坚持品牌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平度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个、特质农品5个,累计培育青岛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9家,2023年,五得利集团青岛面粉公司等4家上榜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尚好科技等4家农企获评青岛金花企业,天祥食品荣获第九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
二是乡村建设展现新气象。我们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久久为功促进乡村和美。开展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试点,新建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宜居宜业美丽乡村、391公里“四好农村路”(含养护)、304个村庄供水管网。累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庄910个、清洁取暖改造10万户、农村厕所改造24.2万户,通户道路村庄实现100%,市财政拿出1200万元对镇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奖补,全市60%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三季花香、四季常绿。我们坚持从农民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入手,抓好教育、医疗、养老事业,均衡供给普惠民生。27个教育集团实现103所全市公办学校全覆盖,惠及12万名学生,2023年预算教育支出32.8亿元,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生每年达到1300元、1700元。组建4个医疗集团,辐射融合全市781个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建成127处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全面完成总投资58亿元的10件38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连续11年占财政支出8成以上。我们坚持典型示范促带动,高质量打造“印象大泽”和“向阳红”两个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这两个片区分别入选省级示范区、省级衔接推进区创建名单,“向阳红”片区在青岛十大片区擂台比武中位列第一等次,成功承接了青岛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现场推进会议,产业发展模式被《农村工作通讯》全国推介。
三是农民共富探出新途径。我们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2640户脱贫享受政策户和28户监测帮扶户,均逐户落实了帮扶措施。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7万元、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3:1。我们深化富民强村五年行动,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创新“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机制,探索资金整合、资源交易、园区带动等9种共富模式,“一村一策”成立强村共富公司149家,在产业链上带动集体增收6900余万元。我们建成青岛首家市场化运作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规范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秩序。将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全部纳入平台,进行管理、交易、开发,让交易更加透明,让干部更加清白,让百姓更加明白。目前,累计交易额达4.87亿元,额外带动村集体增收4856万元,节约支出265万元,“零散资源”实现了有机聚合,“沉睡资源”变身成为“增收活水”。
四是涉农改革激发新动能。我们创新乡村人才引育机制,依托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省技师学院等职教资源以及“庄户学院”等田间学校,建立教授、讲师、农技人员、“土专家”等四级结合的师资队伍,建成国家级农民培育示范基地1处,市级培训示范基地6处,农民田间学校81处,累计培育科技带头户18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5万多人,带动30多万农民掌握新技术,让农民挑上致富的“金扁担”,平度“庄户学院”入选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典型。我们稳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农地入市”三大国字号改革稳步推进,在青岛率先出台宅基地资格权认定等21项制度,完成宅基地流转和自愿有偿退出999宗,发放抵押贷款278万元。在全省率先破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新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试点,累计入市1854亩,支持落地项目40个,成交价款2.33亿元,为集体增收1.36亿元。我们做实财政金融支农改革,坚持真金白银投、真刀真枪干,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18.36亿元。开发“粮农宝”“农e融”“乡村振兴信e贷”等10余种金融产品,发放各类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32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蛋鸡、苹果“保险+期货”业务,帮助农户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青岛首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与农发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2.7亿元,推动总投资110亿元的14个乡村振兴项目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投入更加多元化。
下步,平度市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青岛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为青岛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打头阵、当先锋!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生辉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请这位举手的记者提问。
问题1:大家下午好!我是大众日报记者。在刚刚发布内容提到,平度市高质量打造“印象大泽”和“向阳红”两个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请问2024年在片区建设上会采取哪些举措?
答(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兰大彭):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过去一年,我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效不错,投资2.85亿建设了33个项目。青岛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平度市召开现场观摩会。国家农业农村部《农村工作通讯》也专门刊发了我市相关经验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青岛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出样板”的要求,2024年集中投资3.67亿元,实施22个乡村振兴片区项目,推动两个片区树样板、创经验。
一是做优做强乡村产业。重点是补链条,“向阳红”片区重点建设西红柿交易市场、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印象大泽”片区重点实施葡萄研发中心、葡萄饮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全产业链条打造提升。
二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一手抓村庄建设,“向阳红”片区将打造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连村成片,进行风貌提升,将西红柿文化元素从点延伸到片。一手抓景区化打造,“印象大泽”片区重点对村庄、葡萄园一体规划提升,按照景区标准,擦亮大泽山“葡萄+文旅”特色名片。
三是提升乡村善治能力。丰富乡村善治形式,将示范片区打造成为乡村善治善为之地。在两个片区,进一步完善智慧网格化体系、信用治理体系建设。同时,盘活闲置资源,运用闲置宅基地建设文化项目、研学项目,吸引更多消费者到片区,促进集体和农民增收。
此外,我们与山东港口集团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文旅项目、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葡萄产业链条提升项目等,着力打造齐鲁样板。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兰局长的回答,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请这位举手的记者提问。
问题2:大家下午好!我是新华网记者。作为青岛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阵地,请问平度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都实施了哪些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平度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王新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自2021年进入过渡期以来,我们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这个主题,立足市情民情,以持续增加就业和脱贫群众收入为目标,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统筹衔接资金,实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提升镇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突出发挥产业项目联农带农作用。通过与优质大企业合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2021—2023年共投入2.8亿元,统筹实施13个产业项目,建成了崔家集樱桃西红柿、旧店万汇蝴蝶兰、蓼兰七河生物香菇等一批优质大项目,年可实现资产收益1700余万元,带动农民务工就业2000余人,成为联农带农重要载体和村集体收入重要来源。比如,旧店蝴蝶兰项目,累计投入1.04亿元,依托万汇集团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产品品质,走出了国门,卖出了优价。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蝴蝶兰鲜切花供应基地。
二是持续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1.3亿元,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村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排水沟等设施进行完善提升,每年列入市办实事项目,惠及16个镇240余个村庄,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得到持续美化优化,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是高标准建设省级衔接推进区。2023年,我们争取将崔家集镇列入全省第二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名单,获得上级资金4000万元。计划2023—2024年共实施各类项目16个,其中2023年投资5710万元实施的13个项目已顺利建成。目前,区内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村庄整洁了,道路宽敞了,产业实力更强了。以推进区为核心,西红柿产业为引领,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带动了种苗繁育、物流运输、电商直播等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崔家集西红柿”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带动镇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果”。2023年,崔家集这个开放型、拓展型、共富型的农业园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交流基地考察点名单。
下步,我们将继续担当实干,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谋划实施更多优质惠民项目,发挥带农富农效能,不断改善提升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助力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感谢王副局长的回答,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请这位举手的记者提问。
问题3:大家下午好!我是山东电视台记者。去年平度市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请问都计划实施哪些项目?
答(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兰大彭):感谢您对平度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产业园以小麦、花生为主导产业,涵盖蓼兰镇、崔家集镇、南村镇、同和街道4个镇街,规划面积896平方公里,按照“一核一心三区”【一核:粮油育种创新驱动核;一心: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三区:强筋小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高油酸花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数字电商仓储物流交易区】进行布局,围绕科技装备、数字赋能,培育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方向是“精一产、强二产、活三产”,整体提升产业园发展水平。
一是做精一产,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打造青岛市领先的粮油农事服务中心,将周边10多万亩耕地纳入全流程、全环节服务,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实施小麦花生新品种选育繁育项目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万亩小麦花生栽培智慧农田,达到青岛市领先、省内前列水平、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做强二产,助推粮油加工业扩容升级。突出强链补链,实施小麦花生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中试项目,提升粮油精深加工能力。实施花生休闲健康食品研发项目,开展休闲健康食品研发,提升花生新产品开发及加工能力。
三是做活三产,持续提升平度农品品牌形象。坚持品牌引领。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项目,集中推介独具平度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平度农品拳头产品。建设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配套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品牌等集中展示贸易。坚持数字赋能。实施农耕文化创意传承基地和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产业数据可视化平台、农业供应链协同平台【含农产农资B2B交易平台、含农产农资供应链管理平台、农产农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等4部分】等10个平台,打造青岛市领先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实现农业资源一图阅览、农村资产一网交易、农民服务一窗办理。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兰局长的回答,请媒体朋友继续提问。
请这位举手的记者提问。
问题4:大家下午好!我是凤凰网记者。请介绍一下农旅集团作为平度市属国有企业,近年来,发挥国企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都实施了哪些项目?2024年还将实施哪些项目?
答(平度农旅集团董事长王力):感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平度农旅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推进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围绕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重点做好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国有资本力量助推农业集群集聚。围绕种业、蔬菜、果品、畜牧四大主导产业,签约引进总投资48亿元的乡村振兴优质产业项目14个,以抓工业园区的思维和机制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先后投资16.4亿元建设18个现代农业园区,创造了东北亚最大的蝴蝶兰鲜切花种植基地、江北地区最大的西红柿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笼式矮砧苹果园、省内首个种质资源长期库等多个“第一”,以樱桃西红柿这一产业为例,目前农旅集团建成拥有占地3402亩的406个大棚,年产樱桃西红柿突破5100万斤,每亩年收入达到1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不少于5000名村民从事与其相关的种植、分拣、仓储、销售等产业,推动我市成为江北地区乃至全国樱桃西红柿产业核心示范区。
二是践行生态理念助推基础设施提质提效。以国企担当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后总投资76亿元,高标准建成了1465条“四好农村路”、32条旅游大环路、12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及黄水东调、小沽河整治等30余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镇村品质发生深刻变化。
三是站在全域高度推动文化旅游相融相促。成功落地印象胶东优质文旅项目,今年五一期间将正式开业,项目运营成熟后,可实现年接待游客量超500万人,将三产融合新业态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振兴质效。
四是运用市场思维推动农村改革出新出彩。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旅集团“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探索“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建成青岛首家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额4.87亿元。深化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唤醒“三农”沉睡资源,对全市50.7万宗宅基地开展基础信息调查。率先破题“农地入市”,完成青岛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和抵押融资,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土地无法抵押的融资难题,促进“金融活水”流向农村。
下步,平度农旅集团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发展定位,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夯实农村特色产业基础,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试点,为谱写乡村振兴发展恢弘篇章贡献平度农旅力量。
主持人:感谢王董事长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