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中、初中(同和成教)、小学教育单元中心校、中心幼儿园,局属其他学校(幼儿园),民办学校,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5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2月10日
2025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要点
2025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青岛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平度市委“1153”工作思路,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推动体育事业均衡充分发展,坚定实施“123”工程(加强一个全面领导、推进两大重点任务、抓好三个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体育发展水平,为加快“五区”建设,推动平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凝聚强大发展动力
(一)把牢政治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健全学校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动态管理,抓好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落实。突出政治标准,提升党员发展培养管理质效,推动党员队伍多层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推进党组织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择优选派党建指导员。探索建立党建工作联合体,培育遴选中小学、幼儿园党建创新案例,构建优秀党课资源库。丰富机关文化生活,提升机关运行质效。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干部梯队建设。强化老干部服务保障,做好少先队、工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2.加大管党治党力度。强化“管业务必须强监管”理念,落实“一岗双责”,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纪律教育机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杏坛夜校”培训活动。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培育宣传一批典型学校。动态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聚焦“小切口”,深入推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强化师德师风正向引导和案例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以案促治,压实学校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果。
3.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严格落实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印发《平度市教育体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实施意见》,按照“积极宣传、正面宣传、有效宣传”的总体原则,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做强主题宣传引导,选树系列网络宣传精品,建强网信队伍力量,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积极做好舆情监测、回应和处置工作,完善工作流程,强化网上舆情化解。系统做好统战、信用建设、营商环境等工作。
二、持续优化育人模式,有效积蓄发展潜力
(二)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强化思政课关键课程地位,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探索思政课教研、教学、实践协同育人方法途径。加强“多彩课堂”大思政课建设,常态化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教育,组织开展“立志报国 挺膺担当”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和特色,规范德育活动形式,拓展德育课程资源,增强研学实践活动实效。强化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配备。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教联体”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团队引领作用,抓好校家社协同育人梯队建设。建强用好家长学校,科学落实家庭教育课程。
5.积极构建融合育人体系。优化提升全面育人“十个一”项目,培育优质融合课程。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实施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校园足球培养及竞赛体系,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联赛。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办好中小学生艺术节,依托10个中小学艺术发展联盟,打造美育育人品牌。建立健全艺体课程多元评价机制,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艺术素质测评。启动学生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强化劳动、科技教育课程实施,办好“劳动节”“科技节”。启用平度市大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实施。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扎实做好学生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
6.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强化中小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进一步提升学校卫生基础保障能力,做好校园传染病多病共防工作,加强学校应急救护教育。抓牢幼儿园、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规范学生书写“双姿”,实行视觉健康全链条闭环管理,构建健康用眼综合管理体系,有效降低近视率。高标准完成《平度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完善市级、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强化心理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中小学生心理测评,做好特殊学生关爱工作。加强心理课程教研,提升心理健康课程质量。发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作用,面向全市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加强与公检法司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警校共建,健全控辍保学常态化机制。
(三)坚持师生为本,突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核心任务
7.强化干部教师领军人才培养。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深化干部、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优化校(园)长考核评价办法,落实校级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推进“上派下挂”,实施优秀青年干部“育苗”行动,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中层管理水平。深化干部、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全面推动培训项目提质增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畅通名师发展渠道,提升教师学科能力素养。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推广优秀研修成果,促进校际交流分享。
8.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优秀人才引进和全学段教师调配、共享机制。鼓励专任教师提升学历,考取更高学段教师资格证,探讨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任教师开展“跨学段顶岗助教”。依托“一长多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探索“贯通教学”教师能力提升路径。加强课时量管理,继续开展中小学教职工“三定一聘”。建立健全临聘教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临聘教师业务水平。
9.健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计划,开齐开足实验课程,持续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全面实施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完善选拔机制和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教研体系。充分发挥先锋训练营的培优功能,采用“校内集中+线上教学+校外集训”方式,在“两学段六年级”同步开展学科竞赛、强基培训。实施金牌教师全学段、全学科系统培养,完善跟踪评价体系,鼓励金牌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实施高中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用好专项资金,按照市、校两级培训路径,提升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加强对50名奥赛教练员的培养,力争更多教练员通过青岛市尖兵教师“三级九段”资格认定。借助引入的高端课程和各类共享资源,持续推进师生素养同培。
三、深化教育体育改革,全面激发发展活力
(四)聚力攻坚突破,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10.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行动。优化幼儿园结构布局,平稳撤并一批小规模幼儿园。投入使用3所配套幼儿园,新增学位720个。完善普惠性幼儿园认定、管理和保障机制,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力度,普惠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推进托幼一体化管理。持续深化联盟办园改革,优化联盟模式和评价办法。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落实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全力推进省级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建设工作,培育一批优秀成果。实行省级一类园抽检制度,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全市优质园占比达到90%以上。
11.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落实《平度市建设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重点攻坚任务工作方案》,完成山东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建设任务。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加快推进威海路学校、广州路小学北校区建设,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序撤并。深化初中强校提质改革,全域推进教育强镇筑基。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质效。深入实施新校高位发展行动,以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开展学校内涵提升行动,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完善评价机制,丰富课程超市,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12.实施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行动。深入实施新时代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达标行动,深化普通高中内涵建设。依托市域学科基地交流平台,积极建设省、市级特色高中和省级特色学科基地校,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依托优质高中+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集团,扩增优质高中示范引领覆盖面,有序推进公办普通高中学位扩容。
13.实施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行动。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综合高中和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普职融通综合教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以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主体,立足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工作。推动“双高”中职校成果转化,力争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建设项目。探索职业教育教师校企双培养制度,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培训。聚力提升技能大赛参赛水平,推进成果转化,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平度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14.实施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行动。加强民办学校日常监管,严格落实民办学校年检评价清单制度。持续强化校外培训治理,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加强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多渠道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完善超视距监管执法系统应用,加强数字化、全流程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五)深化全民健身,加快构建高水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15.全面优化体育健身环境。引进CBA等4项以上高端大型赛事,举办第四届全民篮球联赛、第三届全民足球联赛、第三届全民羽毛球联赛、第十届大泽山登山活动、第十一届全民健身健步行、社区运动会等群众赛事活动。积极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15个村庄更新配建室外健身器材。创新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对照国家标准和创建办法,积极配合青岛市做好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收尾工作。
16.持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强化训练教学管理,打造专业化教练团队。全方位做好第六届市运会等各级各类赛事备战、参赛工作,圆满完成训练竞赛任务。深化“体教融合”,引导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持续提升选才育才和向上输送水平。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完成体校整体搬迁。
17.推进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建立体育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建设、协会注册,争取社会力量注入资本,做大做强羽毛球等赛事项目,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对健身服务行业的指导管理,持续优化体育领域营商环境。
(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构建高标准教育体育保障体系
18.多方保障教育投入。全面落实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和学生资助标准,确保“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全学段学生资助政策,提高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加强教育审计监督,强化教育财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做好教育事业和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改善70所中小学校舍条件,更新提升32所中小学校食堂设施设备。持续做好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统一采购。支持57所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运行,抓好城区无食堂学校配餐工作。
19.深入推进课程、教学和育人方式改革。落实《青岛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实验联盟校基地校工作,建设优质衔接指导课程,加强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的学法指导。全面开展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价。加强新教材培训,优化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学实施路径,深化大单元教学,深入推进学科快速发展学校和学科引领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打造20分钟教研圈,创新大集备教研模式。加强乡村区域联合教研建设,遴选一批乡村教学示范校。开展订单式、任务式、跟踪式教研,推广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加强学生分层分类精准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打造科研引领“新高地”,围绕新课程实施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加大教学成果、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培育推广力度。强化“双减”动态、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落实作业公示、睡眠管理和教辅材料征订等制度,巩固规范办学和校内减负工作成果。
20.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研究制订教育教学提升、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平度市“十五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健全教育评价体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若干措施》。继续开展“十不得一严禁”定期监测。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试点,培育遴选一批优秀案例。做好《学前教育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完善法律顾问规范化管理制度,强化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顾问作用发挥。加强“以案释法”,广泛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和法治体验活动。
21.深化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优化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深入开展学校“一校一尺”发展性督导评价。落实《青岛市督学管理办法》,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学校视导员制度,提高经常性督导和学校内部督导实效性。实施督学素养提升工程,加强督学管理,选优建强督学队伍。巩固深化“两县”创建成果,继续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扎实推进监测问题整改。
22.构建数字化教育新生态。探索部、省、市三级教育平台教学融合应用,城乡联合开展技术深度融合教研。发挥平台典型应用示范校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数字教育品牌。加快推进数字赋能教师发展,完成20所薄弱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订单式培训,做好首席信息官、数字化领航校长和数字化精英教师培养工作。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为全市中小学更新44个微机室。强化人工智能教育教研,打造人工智能特色课程体系。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机制,汇聚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青岛全民学习网等高端平台资源,拓宽数字教育应用场景。
23.维护校园安全和谐稳定。实施校园安全防护提升工程,强化监督指导,加强预防学生欺凌、预防溺水、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实验室安全、网络安全等专项防治和专题教育。深化“校园餐”突出问题治理,开展“回头看”活动。抓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和中小学生安全应急体验,落实好中小学校园长陪餐、校级干部上放学执勤等制度。加快校园安防体系智能化应用,强化校园安全全方位、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健全校园周边安全联防联控联处机制。强化各类教育考试保障,加强考试安全综合治理。聚焦“接诉即办”和“事要解决”,强化群众诉求办理质效,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